短视频行业虚假摆拍乱象 -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问题 重点打击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行为 [1] - 灵活就业群体(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成为虚假摆拍重灾区 相关视频占比达27% 涉及2亿就业人口 [2] - 虚假摆拍内容围绕"算法困境""工作压力大""社会价值低"等悲情话题 典型案例包括伪造骑手猝死、快递员带孩子送货等 [2][4] 虚假内容制作与传播机制 - 团队化运作模式明显 涉及人设打造、剧本编造、拍摄制作等环节 部分账号通过戏剧化冲突或情感绑架手段博关注 [10][11] - 低成本模仿特征突出 网购平台可低价购买骑手类脚本(如"外卖员焦急看手表""顾客怒斥"等元素) 社交平台存在公开分享的摆拍脚本 [11][12] - 流量变现路径清晰 通过雇佣水军扩大传播后 采用直播带货、商品橱窗、募捐等方式盈利 [12] 平台治理与行业影响 - 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漏洞 部分未标注"虚构"的摆拍内容未被有效识别 封号后违规账号可快速重建 [15] - 算法推荐加剧乱象 未嵌入伦理权重参数的算法持续推送劣质内容 技术手段(如AI检测、区块链存证)应用不足 [16] - 行业信任体系受损 虚假内容导致"狼来了效应" 真实劳动者诉求被淹没 职业尊严感下降 [13][14] 法律监管与整治进展 - 现行法规明确禁止虚构内容传播 但处罚力度不足 需将谣言规模影响力纳入定罪依据 [16] - MCN机构责任亟待强化 建议实行分级处罚或黑名单制度 近期已关闭"萧鑫传媒"等一批违规账号 [17] - 平台需承担算法推荐连带责任 突破"避风港原则"限制 建立从内容审核到分发的全流程管理体系 [15][16]
记者调查:“骑手悲惨生活”有专门剧本和演员定制?|聚焦短视频乱象治理
环球网·2025-07-01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