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智时代背景下 “沧州师范学院七色文化 + 双创” 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央视网·2025-07-01 11:47

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 以"七色文化"为精神载体构建可视化思政教育阵地,涵盖青色文博馆、红色齐越教育馆、蓝色洪昌美术馆、绿色生物标本馆、橙色体育馆、紫色校史馆、金色图书馆七大场景 [1] - 通过"思政引领筑基-AI技术赋能-学科交叉融合-多方协同共生"递进式路径推动思政教育智慧化转型 [1] -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七色文化活动,如在生物标本馆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在体育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 [3] AI技术赋能教育 - 在生物标本馆数字化过程中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构建"物种演化-生态责任"思政教学模型 [4] - 基于学生阅读数据和双创实践轨迹生成"文化认同度-创新潜力值"立体画像,实现智能匹配教育 [4] - 将体育馆运动场景虚拟化为"团队协作VR实训舱",通过模拟创业项目同步提升商业能力与家国情怀 [4] 跨学科融合实践 - 开发《智能技术伦理与红色文化传播》交叉课程,将AI算法学习与齐越播音作品情感计算模型分析结合 [5] - 在虚拟创业仿真平台中,学生需在"生物标本数字化保护"项目中同时运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和设计生态保护思政微课堂 [5] - 将洪昌美术馆艺术作品转化为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素材,实现技术工具、文化内涵与商业价值三重赋能 [5] 产教协同生态建设 - 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文化启迪+课堂教学+课外实践+赛事组织+项目孵化"一体化双创教育路径 [8] - 在众创空间设立"有声之言录音室"等创业项目,由企业导师与思政教师共同指导转化为地方生产力 [8] - 形成"高校文化输出-社会资源反哺"良性循环机制 [8] 教育成果总结 - 七色文化象征忠诚、创新、责任、和谐、进取、奉献、卓越,成为校园文化核心支柱 [10] - 通过沉浸式"剧本杀"廉政教育、"有声之言录音室"创业项目实现思政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10] - 运用AI、大数据、VR等技术推动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生活、从校园走向社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