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07-02 06:01
高考制度与教育改革 - 高考改革从单向度选拔转向多维度设计,"一考定终身"的时代已结束,成为人生重要经历和青春记忆节点 [1] - 强基计划等创新举措推动选拔机制升级,求学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品格和抗压能力成为宝贵财富 [1] - 高考形式内容不断变迁,但对个人成长的淬炼意义、选育人才支撑国家发展的作用始终未变 [2] 教育公平与社会流动 - 教育部门连续12年提供盲文试卷,2023年为1.4万余名残疾考生提供高考便利 [3] - 重点高校农村专项计划招生人数从2012年1万人增至2023年13.4万人,累计录取超100万人 [3] - 高考打破地域限制,云南山村学生桂海潮通过高考成为载人飞行任务专家,河北农村学生王心仪考入北大并成为航母操舵手 [2] 教育与国家战略 - 教育被定位为国之大计,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3] -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持续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群众获得感 [3] - 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教育发展体现民族未来走向 [4] 高考的社会意义 - 高考成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保障不同背景学生享有人生出彩机会 [2][3] - 张桂梅连续15年送考,高考精神如"百折不挠"的品格传承不变 [2] - 民生导向政策托举教育公平,民生底色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