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防筛诊治康”全周期管理,筑牢慢病预防防线
人民网·2025-07-02 09:26

慢性病现状与挑战 - 中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超过80% [2] - 慢性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有效控制率低、经济负担重等特点 [2] - 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5] 政策与规划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2] -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强调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贯穿于全生命周期 [4] - 《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提出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5] 防控进展与数据 - 截至2023年全国建成485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县区覆盖率达17% [3] - 2023年中国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下降至15.0%,较2015年降幅达18.9% [3] -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提高到2024年的31.87% [3] 防治策略与措施 -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推动构建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3] - 慢病管理涉及防、筛、诊、治、康五个环节,重点在院前、院中、院后管理 [3] - 心血管疾病预防需从娃娃抓起,从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着手 [5] 技术与创新 - 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加速落地,国家卫生健康委明确84个细分领域的AI应用场景 [7] - AI辅助诊断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未来诊疗模式将更精准、更智能 [7] - 大数据帮助精准捕获疾病谱演变,如糖尿病肾病取代慢性肾炎成为慢性肾脏病首位病因 [7] 筛查与早期干预 - 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可降低未来发病风险,国内已建立早筛体检网络 [6] - 生物标志物如高敏肌钙蛋白、利钠肽在健康管理中应用,对预测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9] - 提高患者对预防疾病的认知水平是早期筛查的关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