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GPU厂商进入商业化,为何消费市场仍难觅踪迹
和讯网·2025-07-02 09:56

国产GPU厂商上市动态 - 摩尔线程拟科创板融资8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估值超200亿元 [1] - 沐曦股份拟融资39.4亿元,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估值超200亿元 [1] - 国内AI芯片主要参与者包括华为海思、寒武纪、海光信息、壁仞、燧原股份等 [1] - 燧原科技进入上市辅导期,壁仞科技或转战港交所 [2]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全球AI算力芯片市场规模预计达3000亿美元,中国GPU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元,三年增长近50% [3] - GPU因并行计算架构和高吞吐量特性,成为深度学习训练与推理的核心算力基础设施 [3] 公司产品与技术 - 摩尔线程已迭代四代GPU架构,产品包括消费级显卡MTT S80、算力卡MTT S4000/S5000,MTT S80京东销量超5000单 [3] - 沐曦股份产品包括曦思N系列(推理)、曦云C系列(训推一体)、曦彩G系列(图形渲染),累计销量超2.5万颗 [4] - 摩尔线程MTT S80部分参数媲美国际主流显卡,支持3A游戏,为全球第四家消费级显卡厂商 [10] - 沐曦股份GPU单卡性能国内第一梯队,集群性能表现较强 [4] 财务表现与研发投入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营收0.46亿/1.24亿/4.38亿元,扣非净亏损累计超45亿元 [5][6] - 沐曦股份2022-2025Q1营收42.64万/5302.12万/7.43亿/3.2亿元,扣非净亏损累计超30亿元 [7][8] - 摩尔线程2022-2024年研发费用11.16亿/13.34亿/13.59亿元,累计38.1亿元,占营收626.03% [9] - 沐曦股份2022-2025Q1研发费用24.65亿元,为同期营收2.2倍 [9] 技术差距与生态挑战 - 国产GPU兼容性问题突出,游戏帧数低且需主板特殊支持 [11][12] - 摩尔线程与英伟达在研发实力、技术积累、客户生态存在差距,CUDA生态占据全球AI训练80%份额 [12] - 国产GPU缺乏大规模算力集群实践案例,国际厂商已布局"十万卡集群" [13] 行业前景 - 国产GPU作为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核心抓手,将迎来发展热潮,考验技术硬实力与商业化能力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