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看病难”到“全生命周期管理”:AI如何接棒
新京报·2025-07-02 10:10

AI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推动医疗健康管理需求增长,"看病难,管健康更难"成为社会刚需痛点 [1]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DeepSeek等大模型的出现,为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个人健康管理缺失、分级诊疗体系不完善等难题提供新思路 [1] - 蚂蚁集团推出新一代AI医疗健康应用"AQ",具备智能体名医问诊、多模态识别、医院服务、诊断参考等普及化功能 [1][5] 专业医疗AI的发展与应用 - 医疗AI真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始于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技术在国内的普及,尤其是在DeepSeek等大模型在中国普及应用以后 [2] - AI在通识性医疗知识的提取与归纳方面已超出许多专业医生的记忆范围,成为帮助医生补全知识盲点的重要工具 [2] - 对于涉及具体病人管理等高度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任务,目前AI依然难以提供精确指导,如手术室内的"秒级更新"和实时反馈需求 [2] - 医学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AI的准确性始终是"阶段性正确"的集合体,需要围绕"专家思维链-数据预标记-验证集"的闭环系统不断滚动优化 [3] - 医疗模型与通用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高精度、专业性"的极端依赖,医学分为28个专科领域,每个领域都有独立的术语、指南和伦理规范 [3] AQ产品的特点与优势 - AQ依托蚂蚁医疗大模型,有超百位医生及其团队深度参与共创,20位顶级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担任顾问团 [3] - AQ支持与鱼跃、三诺、华为、苹果等多种可穿戴设备、居家检测设备打通,根据血糖、睡眠等多维度信息提供健康建议 [6] - AQ提供健康科普、报告解读、就诊咨询、健康档案管理等超100项AI服务 [6] - AQ连接大量真实医疗服务资源,20万真人医生开通在线问诊服务,2名院士领衔150余位名医开通AI分身,7X24小时提供医疗陪伴 [9] 健康管理新形态 - 构建"活的"个人健康档案面临数据孤岛问题,医院信息、保险记录、可穿戴设备数据等仍处于分离状态 [6] - 全国医院使用的HIS系统不统一、标准不一,导致数据在医院间难以互联互通 [6] - 中国有超过2.6亿慢性病患者,AI可通过统一平台整理患者历史用药、治疗效果与并发症风险,为医生提供回顾与建议 [7] - AQ推出健康档案管理工具,AI辅助提醒用药、定期复诊检查,支持慢病患者常用的医疗设备打通,提供全面分析与健康建议 [7] AI赋能基层医疗与分级诊疗 - 基层医疗服务核心功能尚未厘清,真正的医疗下沉需要在整个国家医疗投入、医疗人员安排上做到金字塔结构 [9] - AI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和系统培训,提升基层医生的信息分析能力与规范意识 [9] - AI在基层医疗可聚焦边缘场景,包括结构化建档、疾病筛查前置、可视化辅助诊断等,尤其在影像领域如肺结节识别 [10] - AI能提升分级诊疗效率,但无法解决"真正让病人在社区"的根本信任问题,背后牵涉政策、医保支付、人才培养等多重因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