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因滥用安卓用户数据,美国加州陪审团裁定谷歌赔偿3.15亿美元
环球网·2025-07-02 13:41

案件裁决 - 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高等法院陪审团裁定谷歌母公司Alphabet需向加州安卓智能手机用户支付总计3.14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赔偿金 [1] - 这是美国首例针对科技巨头"后台数据传输"行为的集体诉讼取得实质性胜利 [1] - 陪审团认定谷歌滥用安卓用户隐私,构成"未经用户有效同意的数据窃取" [3] 案件细节 - 谷歌被指控自2014年起在安卓系统中植入隐蔽机制,即使用户未主动使用谷歌服务,设备仍会持续向谷歌服务器发送敏感信息 [3] - 发送的数据包括设备标识符、地理位置、应用使用习惯等 [3] - 用户无法通过常规设置彻底关闭数据传输 [3] 法律论点 - 案件突破了传统隐私诉讼中"用户是否点击同意"的争议框架,转而聚焦科技公司对用户数据的"实际控制权" [3] - 原告引用加州《不公平竞争法》,指控谷歌通过技术手段制造了"同意陷阱" [3] - 陪审团认为谷歌将用户数据转化为商业资产的规模与手段已超出合理商业需求边界 [3] 公司回应 - 谷歌表示"强烈反对裁决"并计划上诉至加州最高法院 [3] - 谷歌辩护称安卓系统开源架构下设备制造商对系统定制负主要责任,且用户可通过"谷歌账号设置"管理数据共享范围 [3] - 陪审团驳回谷歌论点,指出谷歌作为安卓生态主导者对底层框架数据传输行为负有最终责任 [3] 赔偿方案 - 赔偿金将按比例分配给201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1日期间使用安卓设备的加州居民 [4] - 初步估算每位用户可获赔偿约12-15美元,具体金额取决于设备使用时长与数据传输量 [4] - 谷歌需在未来5年内每季度向加州司法部长提交数据收集合规报告,并接受第三方审计机构监督 [4] 行业影响 - 此案或引发全球范围内对智能设备数据收集边界的重新审视 [1] - 案件恰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推动《美国数据隐私与保护法案》立法进程 [4] - 该法案若通过将赋予用户"数据可携带权"与"被遗忘权",并设立专门机构监管科技巨头数据行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