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血常规上的“箭头”代表什么?这4个指标很关键
央视新闻·2025-07-02 14:55

血常规核心指标解读 - 血常规应优先关注4个核心指标: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1] - 红细胞(RBC)是氧气运输主要媒介,血红蛋白(HGB)用于判断贫血:男性正常值120160g/L,女性110150g/L,低于90g/L为贫血[1] - 血小板(PLT)正常值(100300)×10⁹/L,功能为止血凝血[6] - 白细胞(WBC)正常值(4.010.0)×10⁹/L,是免疫防御核心细胞[11] 指标异常临床意义 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 数值升高可能提示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红细胞增多症[3] - 数值降低(男性<120g/L,女性<110g/L)提示贫血,需排查病因避免心脑血管意外[4] 血小板 - 数值>600×10⁹/L且伴随症状需警惕感染或肿瘤[7] - 数值<100×10⁹/L会增加出血风险[8] -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特别关注血小板水平[10] 白细胞 - 数值升高可能因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或应激状态[12][13][14] - 数值降低提示免疫力下降,可能与病毒感染、血液病或脾功能亢进相关[15] 次要指标与综合判断 -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多提示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升高多提示细菌感染[17] -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相关[17] - 单一指标异常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多指标综合评估,避免过度解读[17] 检测注意事项 - 检测前35天需避免高脂饮食、饮酒及剧烈运动[19] - 采血前需空腹8小时以上(可饮水),穿宽松衣物并保持放松[20][21] - 采血后按压穿刺点35分钟,晕针者需平卧并补充糖分[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