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构发布上市公司内控白皮书 建言构建监管侧、企业侧与审计侧协同共治新生态
证券时报网·2025-07-02 20:3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全面实施 - 2024年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全面实施的开局之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一套标准、全市场覆盖",标志着内控信息披露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1] - 《白皮书》由深圳市迪博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是该系列报告连续第18年发布 [2] 内控评价报告披露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30日,535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占同期披露年度报告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99.2%,披露比例创历史新高 [3] - 各上市板块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比例:沪深主板分别为98.85%和99.26%,沪市科创板99.49%,深市创业板98.84%,北交所98.11% [3] - 披露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5391家上市公司中,97.22%(5241家)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2.78%(150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3] - 注册会计师识别的内部控制缺陷中,资金活动领域占比39.08%,关联交易与财务报告两大领域缺陷合计占比近四成 [3] 内控信息披露规范化进展 - 2024年度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取得重大突破,包括披露标准统一化和实施范围全域化两方面 [4] - 内控评价报告格式统一率达到99.96%,内控审计报告格式统一率达到100%,实现内部控制审计标准与口径的统一 [4] - 2024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强制披露主体范围全面覆盖至创业板及北交所,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实施范围100%覆盖,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率达99.87%,首次实现全市场实质全覆盖 [4] 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的问题 - 高合规表象下仍存在经营目标与内控实效割裂、处罚与内控结论背离、缺陷复发与整改失效等矛盾 [5] 构建协同共治新生态的建议 - 监管通过穿透式披露校验、多维有效性验证与审计定价规范筑牢底线 [6] - 企业以刚性化治理考核、智能化风险监控和熔断式整改机制压实主体责任 [6] - 审计端借助风险分级模型、缺陷披露标准和质量保障机制重塑专业价值 [6] - 建议构建"声明—报备—校验—问责"四阶监管闭环,改变单一依赖内部控制报告的有效性认定模式,构建"内控质量—治理效能—经营表现"三重验证体系 [7] - 建议上市公司深化治理层内控责任机制,实施"考核—监督—激励"三位一体治理改革,建设"资金安全卫士—合同风险雷达—缺陷整改驾驶舱"三位一体智能化防御体系 [7] - 建议会计师事务所按企业风险特征实施差异化审计,强化内控缺陷的披露规则,建立"技术工具+质控机制"双轨制智能审计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