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欧职业教育合作搭上AI快车(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2025-07-03 07:01

中欧职业教育合作现状 - 职业教育是中欧深化务实合作的重要领域,作为连接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纽带[2] - 中国借鉴德国"双元制"、法国工程师教育、英国"学历+证书"等模式,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4] - 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品牌已在欧洲多国落地,成为中欧人文交流亮点[4] 合作模式与案例 - 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与德国科斯特公司合作,推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2] - 德国莱比锡工商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与中国多地开展数十年合作,合作伙伴分布在北京、河北、广东等地[6] - 青岛已建成5个中德职教合作平台,包括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等[9] 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将改变职业教育的方式、内容、场景,带来崭新变革[5] - 人社部拟新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包括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等[5] - 中欧正探索将AI大模型、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嵌入专业课程,重塑人才技能结构[7] 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 - 中国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8] - 法国面临高科技领域人才短缺困境,急需机器人维护工程师等技术人员[7] - 中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9]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欧企业院校将共建国际化课程与教学标准,开展"语言+技能+文化"融合培养[8] - 青岛黄海学院计划联合开发人工智能+职业智能数字化课程体系,推进中欧职业教育课程对接[9] - 德国莱茵科斯特集团通过建立培训中心帮助年轻人才掌握先进技术,服务中欧经济社会发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