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努力让人民住上更好的房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2025-07-03 08:31

住房政策定位与指导思想 -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需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1] -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保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 - 住房发展需满足14亿人口需求,激活内需增长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1] 住房属性与功能 - 住房是"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需满足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3] - 居住属性是住房核心属性,需完善差别化政策支持合理消费,遏制短期暴利行为[4] - 住房品质直接关系生活质量,保障质量安全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5] 住房建设与社区发展 - 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超40平方米,较2010年增加10平方米以上[8] - 累计建设保障性和棚改安置住房6400多万套,解决1.5亿群众住房困难[8] -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加装电梯超13万部[8] - 住房需串联多元资源,形成宜居生态圈,从"好房子"向"好社区"转型[6] 住房市场现状与转型 - 住房发展进入存量提质和增量优化并重阶段,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9] - 当前存在发展不平衡、保障性住房不足、品质不满足需求等问题[9] - 需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9] 住房技术与制度创新 - 集中攻关旧房改造技术如高性能聚合物砂浆、非开挖修复技术等[11] - 研发人工智能房屋设计系统、装配式建筑工艺、新型建材等新技术[11] - 完善支持"好房子"建设的规划、用地、财税、金融等政策制度[11] 住房资源配置与绿色发展 - 健全"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和土地供应计划[12] - 建筑与房屋建造碳排放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约40%,需推进绿色住房建设[13] - 优化住宅空间配置,推广节能技术、绿色建材和智能家居系统[13] 住房保障体系 - 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满足工薪群体刚性需求和居民改善性需求[14] -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14] - 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作用,支持租赁、购买、改造住房等合理消费[14] 国际经验借鉴 - 吸收德国被动式住宅节能设计、日本SI住宅体系等先进理念与技术[15] - 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深化绿色建筑、宜居社区等领域的互学互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