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捕食者感知对动物模仿有害生物准确程度有重要作用
环球网资讯·2025-07-03 11:14
研究核心观点 - 捕食者感知能力对动物模仿有害生物的准确性具有关键作用[1] - 自然界中不完美的拟态未被淘汰的原因是拟态成功取决于观察者视角[1] - 鸟类能区分有害昆虫与无害拟态的细微差别而其他捕食者更容易受骗[1][2] 实验方法 - 研究团队使用3D打印技术创建从非拟态蝇类到各类食蚜蝇和胡蜂的昆虫模型[2] - 测试对象包括鸟类和无脊椎捕食者(蟹蛛 跳蛛 螳螂)[2] 研究发现 - 鸟类选择"安全食用"3D打印猎物的成功率更高[2] - 鸟类分辨颜色和大小特性的能力优于分辨图案和身形特性[2] - 与多种有害昆虫部分相似的拟态未获得额外保护优势[2] - 无脊椎捕食者难以区分不同昆虫的差异[2] 理论解释 - 贝氏拟态指无害动物模仿危险生物来吓退捕食者[1] - 当前未解问题是为何拟态未演化至完美状态[1] - 多物种模拟假说认为同时模拟几种有害生物可抵御更多捕食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