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交融的结晶(博物视界)
人民日报·2025-07-04 06:08
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 河南安阳隋代麴庆夫妻合葬墓出土的石棺床是1000多年前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1] - 石棺床长约2.2米、宽约1.2米、座高约0.5米,由汉白玉和青石制成,各部分均雕刻精美图案[1] - 随石棺床一同出土的还有日用瓷器、瓷俑、石俑等共270余件[3] 粟特文化与汉文化融合 - 石棺床前挡雕刻呈现祆教与佛教艺术交融的特点,瑞兽形体特征接近西域粟特风格[1] - 侧挡和后挡图案主体为莲花、流云、凤鸟等汉文化元素[2] - 围屏刻画墓主人日常生活场景,人物服饰和建筑风格具有汉文化特色[2] 高昌国文化背景 - 麴庆祖父可能是麴氏高昌国的开国君主麴嘉,高昌国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4] - 高昌国以汉族为主体建立,曾经历4个不同统治时期,6世纪初麴嘉建立麴氏高昌政权[4] - 高昌处在丝绸之路北线必经之地,中原与西域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在此相互交融[4] 考古发现意义 - 石棺床图像内容生动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4] - 发现印证了古丝绸之路在推动不同区域、民族与文化交流方面的重要纽带作用[4] - 表明公元4至6世纪的邺城及安阳地区是丝绸之路东方重要的起点之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