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钨行业概述 - 碳化钨(WC)是一种黑色六方晶体化合物,具有金属光泽,硬度接近金刚石,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不溶于水、盐酸和硫酸,但易溶于硝酸-氢氟酸混合酸 [1][2] - 纯碳化钨易碎,掺入少量钛、钴等金属可减少脆性,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腐蚀性等优异性能,被誉为"工业牙齿" [1][2] - 碳化钨制造核心技术包括方晶APT结晶全自动控制、低氧指数蓝色氧化钨制备、钨粉高压坯强度技术、大松比细颗粒碳化钨制备等 [4] 碳化钨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碳化钨产量约6.8万吨,同比增加0.2万吨,2022-2024年产量维持在6万吨以上 [1][10] - 2024年碳化钨出口数量4146.8吨,金额17934.1万美元,2025年1-5月出口量骤降至386.8吨,金额1760.8万美元,主要受2025年2月出口管制政策影响 [1][12] - 2025年1-5月碳化钨进口均价6.36万美元/吨,出口均价4.55万美元/吨,价差达1.81万美元/吨,显示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13] 政策环境 - 多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钨精深加工产业,如赣州提出建设万吨级钨冶炼项目,九江计划3-5年内形成年产1万吨钨粉末、2000吨硬质合金精密零件的规模 [6][8] - 2025年2月起对碳化钨实施出口管制(海关编号2849902000),以保障资源安全和防止过度开采 [1][12] - 国家将超细碳化钨、纳米硬质合金等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并推动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8][25] 产业链分析 - 上游钨精矿2024年产量13.05万吨(同比+1.95%),产能集中在五矿、江钨、厦门钨业等五大集团 [18] - 中游碳化钨是硬质合金主要原料,2024年中国硬质合金产量达6万吨(2021年为5万吨) [16][22] - 下游应用包括国防军工(穿甲弹、导弹部件)、高端制造(切削刀具)、新能源(光伏背电极、半导体切割工具)等领域 [24] 行业发展趋势 - 下游高端化发展推动碳化钨性能要求提升,技术将持续进步并向更高端方向升级 [1][25] - 国防、航天、装备制造等领域需求扩大,行业前景广阔 [25] - 在双碳背景下,生产工艺将更加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5] 主要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翔鹭钨业(002842)、厦门钨业(600549)、中钨高新(000657)、章源钨业(002378)、广晟有色(600259) [2] - 其他相关企业有株洲硬质合金集团、世泰科江钨特种钨、赣州华茂钨材料等十余家公司 [2]
研判2025!中国碳化钨行业产量、进出口贸易及产业链分析:出口管制政策下,出口规模大幅减少[图]
产业信息网·2025-07-04 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