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hina slammed 'blind box' addiction — but that shouldn't faze Labubu-maker Pop Mart
CNBC·2025-07-04 14:43

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作为中国热门消费品牌,尽管面临监管风险,但分析师仍看好其发展前景,主要因核心消费群体为Z世代和千禧一代而非儿童[1][7] - 公司海外扩张战略成效显著,2024年海外销售已超过2021年全球总销售额,预计未来10年中国收入占比将降至30%[8][9] - 2025年海外收入预计翻倍至14亿元(1.95亿美元),占全年营收超50%,2024年营收同比翻倍至13.04亿元,利润增长近三倍[10] 监管影响 - 人民网社论呼吁加强对8岁以下儿童盲盒销售监管,但未直接点名泡泡玛特[2][3] - 监管担忧导致股价单周暴跌12.1%,创2023年底以来最大跌幅,但已恢复至6月中旬历史高位附近[4] - 分析师认为监管影响被夸大,因公司主要客群为有购买力的年轻成人,专注未成年市场的同业将受更大冲击[7] 业务表现 - 2024年61%收入来自中国大陆,其余主要来自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北美销售同比激增550%[9] - HSBC预计"Labubu 3.0"系列将推动2025年海外收入占比从39%提升至超50%[10] - 盲盒定价区间59-5,999元,稀有款二手拍卖价可达六位数[12] 消费心理 - "多巴胺经济"推动丑萌玩具逆势增长,年轻消费者追求"可负担的独家性"收集体验[11] - 盲盒的未知性带来兴奋感,开箱时的惊喜情绪及社交媒体分享强化消费行为[12][13] 风险挑战 - IP热度持续性存疑,当前流行未必能维持5-10年[14] - 订单激增导致发货延迟引发消费者投诉,黄牛行为可能挤走真实消费者[15] - 宁波港上半年查获超百万件假冒Labubu产品,假货可能损害品牌声誉[16] 战略布局 - 借鉴迪士尼模式,通过主题公园(Pop Land)、电影工作室和快闪店扩展IP生态[17] - 创始人王宁曾表示希望将公司打造成"中国版迪士尼",但动画制作和主题公园运营需要全新能力体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