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记者手记: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
新华社·2025-07-05 00:36

新华社厦门7月4日电 记者手记:站在创造未来的源头上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严赋憬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俯瞰今日的厦门,一座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市跃然东南海滨。 "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2024年10月,再次来到美丽鹭 岛,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 读懂一座城市的发展逻辑,往往需要望向时间的深处。 40年前,1985年6月,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岛。同月,32岁的习近平同志抵厦赴任,参与了厦门 经济特区建设全方位推进的新阶段。 履新不久,他这样袒露心扉:"我来厦门工作,用孙中山先生'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 事'来勉励自己"。 改革之初的创业岁月,有筚路蓝缕之艰辛,亦有敢为人先之勇气。 在厦门,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一我国地方政府最 早编制的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以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和气魄,为厦门发展擘画了一幅直达 世纪之交的宏伟蓝图。 "当年能提出'发展战略'这几个字就很了不起。"采访中,一位参与和见证过这段创业岁月的当地老 同志说,"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的贡献,不只在于一栋楼、一条路、一座桥,而是长远性、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