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越山海,三个中非合作故事暖人心(新时代中非合作)
人民日报·2025-07-05 05:56

中非经贸合作案例 创业签证促进贸易 - 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2024年推出"创业签证"制度,允许优秀外籍毕业生无需两年工作经验即可申请,并提供创业指导[2] - 贝宁青年乔力通过该签证创办贸易公司,将湖南农机、五金产品销往非洲,当前意向订单金额约30万美元[2] - 乔力利用中国对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计划双向引进贝宁腰果、棉花与中国农机[3]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 劲仔食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在肯尼亚建设鳀鱼初加工基地,引入中国设备与技术,2021年成为肯尼亚渔业部国家培训基地[4] - 企业每年进口数万吨肯尼亚鳀鱼干,2023年起实现稳定批量供应,2024年4月单批到货50吨[4][5] - 中非农产品贸易规模2024年首次突破700亿元人民币,合作模式从贸易转向产业链共建[5] 农业技术输出成效 - 中国援非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5个适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达当地品种3倍[6] - 专家团队累计举办数百场培训,直接培训2000余人次,技术辐射数万农民,推动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9万公顷[7] - 当地农户扎那通过种植杂交水稻实现每公顷7吨产量,收入增长并新建住房[7] 行业趋势 政策支持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零关税,并为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化措施[3] 产业升级 - 中非农业合作从贸易向产业链技术合作深化,如农机适配改良、加工基地本土化建设等[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