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法学理论当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人民网·2025-07-05 08:51
学术研究背景 -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广泛涉猎哲学系 中文系 社会学系课程 拓展法学视野 [1] - 龚祥瑞和罗豪才的行政法课程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激发对行政法学的兴趣 [1] - 1988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硕士 1990年攻读博士 成为新中国首位行政诉讼法方向博士研究生 [2] 学术研究方向 - 早期研究聚焦行政行为理论和行政救济法 参与《国家赔偿法》立法 博士论文观点被立法吸收 [3] - 研究方法强调问题导向 立足实践 参与行政许可法立法 起草具体条文 [2][3] - 通过代理"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等典型案例 延伸司法审查范围 推动高校行政诉讼制度发展 [5] 学术机构建设 - 2005年筹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 研发"中国法治政府评估"项目 实现"以评促建"成效 [6] 学术方法论 - 主张法学研究需结合社会实践 反对"脱实向虚" 要求学生深度参与法治实践培养问题意识 [4] - 通过个案研究见微知著 如撰写《公务法人问题研究》解析高校法律地位 [5] - 强调理论与实践良性循环 研究成果需引导实践并接受检验 [6] 学术发展理念 - 提出中国法治建设需立足本土 破解治理难题无现成答案 需守正创新 [6] - 新时代法学研究应扎根中国文化 解决中国问题 构建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