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多方合力打开求职新通道 聚力攻坚护航毕业生就业
央视网·2025-07-06 21:53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 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222万,创历史新高[1] - 物流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杨邱杰参加6-7次招聘会仍未找到工作,室友牛顺云入职物流公司后一个月内离职[3] - 学生普遍存在专业与岗位脱节、薪资预期与实际落差问题,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状态[3] - 云南财经大学学生平均持有2-4份录取通知但持续观望,追求理想工作地点与岗位匹配[5] 政府与高校促就业措施 - 教育部推出"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挖掘经济百强县岗位资源对接中西部高校[9] - 云南省两场招聘会吸引18省600多家企业,提供超3万个岗位,促成与上海/江苏/广东/福建等地政企合作[11] - 东部发达地区企业组团招聘,如苏州张家港/常熟/太仓及无锡江阴30家企业提供580个高薪岗位[11] - 高校设立科研助理岗位(如昆明理工大学),为考研失利学生提供过渡期并保留科研通道[1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微专业",通过"校内导师+企业师傅"双师制培养港口设备操作等专项技能[17] - 微专业学生可考取作业人员资格证书,2025届毕业生庄景昊凭多张港口操作证书获山东港口日照港录用[19] - 黑龙江大学利用AI技术赋能就业创业服务站,政校企协同提供精准化服务,45所重点高校已建成服务站[22][24] 区域就业解决方案 - 云南通过跨区域招聘(如江苏造纸企业)和本地岗位(教育培训行业)分流毕业生[13] - 山东实施"专业+"培养路径改革,微专业课程直接对接港口一线技术需求[19][21] - 黑龙江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分行业举办小规模精准招聘会[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