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进展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完成深圳首例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的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32岁青年型帕金森病患者[1] - 新型脑起搏器具备蓝牙可感知功能,可实时获取患者脑部电生理数据,磁共振兼容特性允许患者在开机状态下进行磁共振检查[1] - 该技术由清华大学与品驰医疗联合研发,2022年起深圳二院联合国内5家顶级医院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6] 帕金森病现状 -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40岁以下患者占比达10%[2] - 青年型帕金森病诱因包括遗传、化学药品、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习惯如精神紧张、饮酒、油炸食品摄入等[2] - 深圳二院功能神经科自2011年起已为500多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疗法[4] 手术技术创新 - 术中运用机器人、O臂三维成像设备和AO脑深部电信号记录仪三大技术,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实时监测能力[6] - 机器人辅助确保电极植入精度,O臂实现术中实时三维成像,电信号记录仪可监测脑深部核团活动[6] - 采用术中唤醒技术测试电极效果,患者在全麻唤醒状态下完成歌唱测试[1][6] 医保政策支持 - 深圳市自2014年起将脑深部电刺激术纳入医保目录,报销比例达90%[4] - 深圳二院成立全国首个多学科整合功能神经科,涵盖神经内外科、电生理、心理评估等专业团队[4] - 2023年6月医院设立脑机接口临床评估与转化中心,首批患者已入住[4] 患者案例 - 32岁患者嘉宝接受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术,术后一个月将进行设备参数调试[6][7] - 另一例患者阿乐2019年接受同类手术后运动能力基本恢复,现就职于社区残联[3] - 青年患者群体存在对脑起搏器手术认知不足现象,部分患者担心术后成为"机器人"[3]
深圳脑机接口技术有新进展 首例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的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患者脑中
深圳商报·2025-07-07 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