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之“链”何以价值共生?
解放日报·2025-07-07 06:26

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发展 - 2024年上海市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800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从18.1%提高到33.7%,居全国前列 [1][6] - 上海市自2022年起累计遴选45家"工赋链主"培育企业,其中10家已通过评估成为首批"工赋链主" [1]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核心产品刻蚀设备包含超1万个零部件,供应商超千家且遍布全球,曾面临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 [2] - 2016年通过区块链等数智化手段建立供应链数字化质量管理体系,赢得客户信任并成立子公司中微汇链专攻工业互联网平台 [2] - 中微汇链平台实现本土供应商培育、订单到交付管理等功能,关键材料陶瓷件国产化率从不足5%提升至两位数 [1][2][3] - 多家供应商从数十人规模发展至IPO阶段 [3] 威派格智慧水务 - 以工业互联网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的国产智慧水务信创产品集群,国产化率接近100% [3] - 2019年智慧水务业务收入达3000万元,2020年增长至1.2亿元,2023年超6亿元,认为该市场规模达千亿级 [5] - 2014年受国际工业互联网联盟启发,南迁上海并转型智慧水务 [5] 致景科技"飞梭智纺"平台 - 链接下游需求与上游90余万台织机、100多家印染厂,优化产能匹配减少设备闲置 [4] - 利用视觉AI和边缘计算技术识别坯布54种疵点,准确率超90%,实现"边织边检"并提升单人管理40台机器的效率 [4] - 帮助中小纺织企业应对海外布局需求,平台接入上下游企业超5万家且年均增长超10% [4][5] - 纺织行业为10万亿级市场,1%的效率优化即可产生显著效益 [6] 链主企业特质与战略 - 共同特质为价值赋能,通过供应链协同、技术创新等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1][3][4] - 上海链主秉持"不卡脖、不压价、不独赢"哲学,依托城市在IT、人工智能、金融领域的资源集聚 [5][6] - 工业互联网被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引擎,上海2019年率先布局"工赋上海"行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