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物新增与认定 - 北京地区近十年新增多处抗战时期不可移动文物 包括侵华日军摩崖刻石 日军兵营 碉堡和地道战遗迹等 这些历史遗存逐渐进入公众视野[1] - 丰台区程庄路碉堡于2016年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 该碉堡下层由日军修造 上层为中国军队后期添建 是日军"西仓库"军事设施的一部分[2] - 延庆区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地堡于2024年4月1日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该地堡由日军1939-1945年间修筑 用于控制沿线矿产资源[3] - 青龙桥车站日军营房于2019年获得文物认定并修缮 充实了车站的历史构成 为未来开放利用奠定基础[4] 地道战遗址保护与利用 - 大兴区王场村抗战地道及建筑遗存于2023年5月4日被认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建成博物馆 日均参观人数约100人[5] - 该地道最初由村民白薯窖改造 后发展为能藏能走能打的地道网络 博物馆内复原了20多米长的地道供体验[6] - 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经过一年整备 于2024年5月重新开放 展览面积达1500平方米 展品增至187件 新增多个互动装置[6] 群众参与文物普查 - 房山区"侵华日军记功摩崖刻石"通过民间学者马志璞申请 于2020年被认定为普查登记文物 是北京现存已知唯一日军记功摩崖刻石[7][8] - 铁路文化学者王嵬推动康庄车站建筑群于2019年获得文物认定 该车站是南口战役重要历史地标[8][9] -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表示 群众参与是文物普查重要力量 近十年文保志愿者发现多处抗战文物[12] 文物认定机制 - 北京市文物局2024年7月18日发布通知开展不可移动抗战文物专项调查 新发现可随时认定增补[11] - 文物认定需经过申请 专家实地调查 公示等程序 如八达岭隧道地堡从申请到认定历时近一年[3][11] - 罪证类遗迹如日军建筑被认定为文物是为研究历史提供依据 而非颂扬侵略[11]
北京抗战文物数量持续增加
北京青年报·2025-07-07 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