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特别报道·财经聚焦| 红利资产近来持续发力, 业内认为其依然可作为底仓配置
深圳商报·2025-07-07 20:21
红利资产市场表现 - A股中证红利指数自4月8日至7月7日区间涨幅达8.27%,中证红利低波指数同期涨幅12.18% [1] - 中证香港红利指数自4月10日至7月7日累计上涨19.77%,并在5月23日盘中创历史新高 [1] - A股红利概念股中,共创草坪、利民股份4月8日以来涨逾110%,潮宏基、巨人网络涨94% [2] - 港股高股息概念股中,海丰国际、中国宏桥、东方海外国际同期涨逾50% [2] 红利资产分类与配置逻辑 - 红利资产可分为顺PPI周期的上游资源类、与宏观经济关联度低的公用事业类、顺CPI周期的大消费类 [3] - 上游资源类红利资产当前处于工业品价格承压的逆风期,公用事业类防御性强但弹性不足 [3] - 顺CPI周期的大消费板块更受益于本轮经济修复,银行业因坏账周期改善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3] - 国金证券将"泛红利"资产分为资源型、类债型、增长型三类,增长型红利在"市场底-盈利底"期间表现最佳 [4] 红利资产驱动因素 - 增长型红利通过牺牲部分股息率带动Capex扩张,提升盈利增长弹性和持续性,避免"高股息陷阱" [4] - 资源型和类债型红利需满足股息率高、分红率高、经营性现金流好、盈利能力强的条件 [4] - 增长型红利需同时具备高股息率、高分红率、良好经营现金流、高盈利增速及Capex改善等特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