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老工业基地抢抓新风口 传感谷传出智能强音
中国新闻网·2025-07-07 22:25
行业概况 - 传感器被誉为"万物互联之眼",是数据采集的源头,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1] - 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三谷"格局:蚌埠"中国传感谷"、合肥"声谷"、芜湖"视谷"[1] - 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已是传感器制造基地,现加速向"智能传感器产业先导区"转型[1][4] 产业集群发展 - "中国传感谷"采用"一谷三园多点"布局,形成产业互补、协同发展格局[3] - 已集聚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等200多家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3] - 初步形成智能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3] 企业技术突破 - 华鑫微纳建成高度智能化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产品聚焦汽车级、工业级传感器[3][4] - 实现与博世等MEMS巨头技术对标,预计2027年形成月产3万片MEMS传感器晶圆产能[4] - 缓解国内MEMS芯片产能缺口,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4] 政策支持 - 建立省市区三级政策扶持体系,覆盖资金支持、科创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等[4] - 成立智能传感产业专班,组建总规模超70亿元的智能传感产业投资基金[4] 产业规划 - 目标打造自主可控、品类齐全、产值超千亿元的传感器产业集群[5] - 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基因改写,助力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自主可控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