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最后一公里”变“最美一公里”(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2025-07-08 06:28
互助共建模式 - 广东云浮市以自然村为单位组建7882支互助工作队 覆盖8168个自然村 累计开展活动超17万场次 参与队员达9.8万人 [1] - 新屋村通过党员骨干带动村民开展"减乱加绿"活动 种植苗木780多株 建设小生态板块15个 吸引数千人次参与乡村绿化 [1] - 江苏宿迁宿豫区成立村级互助会 整合资源开展"为老为小为残为困"服务 上海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建成20余个"互助通中转站"打造共享小屋 [2] 制度设计与保障机制 - 云浮市出台规章明确互助工作队职责 要求每周至少开展3次活动 安徽旌德县为村级互助社配备3万元启动资金 构建"县镇村"联动机制 [2] - 湖北秭归县滨湖社区推行"时间银行"模式 低龄老年人服务可存积分兑换物资或未来服务 实现互助可持续化 [3] 基层治理创新成效 - 云浮新屋村从"有新屋无新村"转变为错落有致的新农村面貌 公共空间杂物减少 庭院绿化显著增加 [1] - 通过党组织引领形成"有钱办事 有人办事 有机制办事"的良性循环 推动基层治理从"最后一公里"向"最美一公里"升级 [1] 可持续发展挑战 - 实践中存在"少数人干 多数人看"现象 需建立可持续的利益联结与情感认同机制提升参与者获得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