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路透社:中国车企研发速度是战胜国外品牌最大因素
观察者网·2025-07-08 10:43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平均车龄为1.6年,远低于外国品牌的5.4年[3] - 2020年至2024年,中国市场前五外国车企乘用车销量从940万辆暴跌至640万辆,同期前五中国车企销量从460万辆增长一倍多至950万辆[4] - 中国现有169家汽车制造商中,有93家市场份额低于0.1%,显示行业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6] 研发效率优势 - 中国车企通过缩短研发周期节省资金、降低价格并保持技术领先,平均研发周期比外国车企快3倍以上[3][6] - 比亚迪自2020年以来推出40多款全新车型和139款更新车型,远超特斯拉同期仅推出Model Y一款车型[7] - 中国车企工程师每周工作6天每天12小时,工作强度显著高于国际同行[7] 技术创新模式 - 比亚迪海豹车型内部零部件自研比例达75%,远高于特斯拉Model 3的46%和大众ID.3的35%[9] - 中国车企更多依赖模拟测试和AI而非传统实地测试,新车型发布后持续根据反馈升级[10] - 极氪通过全球团队平行开发实现每天20小时不间断研发,预计可缩短开发时间1-3倍[12] 组织管理特点 - 比亚迪采用扁平化管理架构,决策链条短,董事长与执行层之间层级很少[7] - 中国车企允许在开发后期修改设计,而丰田等传统车企在4年开发初期就锁定规格[10] - 奇瑞采用数字化设计,每款车型准备5-10个方案,失败后可快速切换新设计[14] 质量与标准化 - 中国品牌车型在E-NCAP测试中持续获得五星评级,质量表现优于许多国际品牌[12] - 极氪利用吉利20年制造经验数据库,通过AI优化部件选择实现成本节约[12] - 中国车企广泛采用标准化平台和零部件,显著提升开发效率和成本控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