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5名司法行政领域代表与中外记者交流——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治保障就在身边”(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2025-07-09 06:01

法治建设实践 -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司法行政工作者通过化解矛盾纠纷、普法宣传、法律服务等职责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1] - 行政复议作为解决"民告官"争议的渠道,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一处一级主任科员蔡小凤10年办理1000多个案件,制发20多份行政复议意见建议书 [2] - 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沫含在西藏和新疆开展5年公益法律服务,办理500余件法律援助案件,提供4000余人次法律咨询,开展200余场法治宣讲,挽回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3][4] 法律服务创新 - 广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毅17年办理4000多件仲裁案件,包括跨国企业几十亿元标的商事争议和小额物业纠纷 [5]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夏店镇砖佛寺村村委会主任金其华30多年扎根基层,通过走村串户宣传法律、化解矛盾,推动形成家家守法、人人用法的村风 [6] - 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多年调解纠纷2400多件,通过"老魏党员摩托车"流动宣传站将法律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7] 法治服务成效 - 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依法办案、复议为民,在行政机关与申请人之间搭建"正义桥""连心桥" [2] - 通过群众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传递法治温度,用专业能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4] - 基层干部发挥"头雁"效应,群众法治获得感显著提升,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社会风尚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