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调有大音
人民日报·2025-07-09 06:32
文化传承与历史背景 - 《沂蒙山小调》最初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演员阮若珊与战友李林创作,后经多次修改传唱成为经典歌曲 [1] - 歌曲诞生于沂蒙山区,其诞生地由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主任袁成隆于1999年题字确认 [5] - 歌曲在革命时期广泛传播,成为抗大一分校教员、南下干部等群体思念家乡与亲人的精神寄托 [2][3] 社会影响与精神象征 - 《沂蒙山小调》成为"沂蒙精神"的符号,激励沂蒙人民在整山治水、改革开放等阶段取得显著成就 [5] - 临沂商城依托歌曲精神发展为"中国物流之都",并实现全国连片扶贫地区率先整体脱贫 [5] -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镌刻6万余名烈士英名,歌曲与雕塑共同展现沂蒙人民支前拥军、参军参战的历史 [4] 现代发展与城市变迁 - 临沂从革命老区加速向现代化生态宜居城市转型,三河口一带融合南北风格特色 [5] - 歌曲诞生地原为原始山涧,2004年仍保留自然状态,后成为文化纪念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