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视点:沉迷手机会“脑腐”是有力警示
北京青年报·2025-07-09 06:50
智能手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 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会导致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表现为注意力涣散、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情绪化反应、深度学习能力减弱和空虚感增加 [1] - 青少年群体出现脑部结构改变和认知功能衰退的现象已成为普遍社会问题 [1] - "脑腐"是对信息超载导致认知下降或精神疲劳的描述,并非实际病变 [1] "脑腐"的生理机制 - 手机成瘾导致多巴胺过度刺激,使前额叶皮层变薄,引发注意力分散 [2] - 夜间刷手机产生的蓝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干扰睡眠节律,影响脑细胞修复和记忆巩固 [2] - 久坐刷手机减少身体活动,导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下降 [2] - 过度沉溺网络会引发注意力缺失、抑郁情绪,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 [2] 干预与防御措施 - 建立多层次防御体系,重点针对自控力较差的青少年群体 [2] - 科学设定数字行为边界,包括限制娱乐性上网时间、划定无屏幕时段、恢复深度阅读和面对面社交 [2] - 加强替代性认知训练,如纸质阅读、家庭对话、手写笔记、逻辑游戏和体育运动 [3] - 实施睡眠保护计划,严格规定睡前一小时禁用电子设备,保障8小时高质量睡眠 [3] 社会与技术的关系 - 技术本身并非敌人,问题在于对工具理性的盲目崇拜 [3] - 数字时代需要守护人性本质,保持追问能力和自我超越的勇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