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月球样品又有新发现!嫦娥六号揭示月背演化密码
新华社·2025-07-09 23:2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 - 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证实月背采样区分别在约42亿年前和28亿年前经历了两期不同的玄武质火山活动,表明月背火山活动时间跨度广泛,整体比月球正面约20亿年前的岩浆活动更老[1] - 研究团队首次获得月背古磁场数据,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28亿年前发生过反弹,颠覆了磁场单调衰减的传统认知[1] - 研究表明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2500千米,该撞击坑形成的能量大约相当于原子弹爆炸的万亿倍,科学家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发现其显著低于正面月幔[1] 新型岩石发现与科学意义 - 团队在月背发现新型岩石——南极-艾特肯撞击熔岩,这是巨型撞击制造的"时间胶囊",为研究类地天体撞击效应提供了绝佳样本[2] - 嫦娥六号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填补了月球背面演化研究的空白,首次系统揭示了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的效应[2] - 中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是科学与工程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随着更多"一手数据"获取,中国行星科学将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引领[2] 工程成就与未来展望 -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这些成果对月球演化理论提出了新认知[2] - 希望更多的科学家利用中国月球与深空探测任务获取的地外样品和科学数据,取得更多成果、更多发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