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健康|1935.3克“月背土特产”再出新成果!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新华社·2025-07-09 23:29
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研究成果 -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带回1935.3克样品 [2] - 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 首次系统揭示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效应 [2] - 月球背面最重要的地质单元是南极-艾特肯盆地 其形成时的撞击能量约相当于原子弹爆炸的万亿倍 [3] 南极-艾特肯盆地研究突破 - 首次发现月球上新类型岩石——南极-艾特肯盆地撞击熔岩 确定盆地形成时间为42.5亿年前 [6] - 首次揭示月背约42亿年前和28亿年前存在火山活动 此类活动至少持续了14亿年 [6] - 首次获得月背古磁场信息 发现月球磁场强度可能在28亿年前发生过反弹 [6] - 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 发现其显著低于正面月幔 [6] 月球"二分性"研究进展 - 月球正面和背面在形貌、成分、月壳厚度、岩浆活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6] - 科研人员提出嫦娥六号玄武岩源自"超亏损月幔" 缺乏钾、磷、稀土等"不相容"元素 [6] - 巨型撞击事件可能引发后期强烈火山活动 导致月幔物质"不相容"元素被榨干 [7] - 进一步厘清月球正背面物质组成差异 将为破解"二分性"之谜提供机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