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健康|1935.3克“月背土特产”再出新成果!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新华社·2025-07-09 23:29
月背是怎样形成演化的?月背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经历过什么?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差距有多大?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1935.3克样品。2025年7月9日,中国科学 院发布嫦娥六号月球样品最新研究成果,四项重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首次系统揭示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的效应,让人们得以了解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进一步揭开月球背 面的神秘面纱。 月球科研重要方向!首次揭示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效应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体,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由于引力和位置关系,月球永远只有一面正 对着地球,另一面到底什么样,仍有大量未解之谜。 在中国实施嫦娥六号任务之前,人类所有月球采样任务获得的样品均来自月球正面,科学界对于月球背 面的认识主要基于遥感研究。 "嫦娥六号样品的系列成果,首次系统揭示了南极-艾特肯大型撞击效应。"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献华告诉 记者,月球背面最重要的地质单元就是南极-艾特肯盆地,其形成时的撞击能量大约相当于原子弹爆炸 的万亿倍。这种大型撞击到底对月球演化会造成怎样的影响,是未来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是月球上最古老、最大的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