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持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工作 依法严惩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法治之力提升生态颜值(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2025-07-10 06:07
环境资源审判成效 - 2024年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9万件,判令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96亿元,同比增长87.5% [1] 非法采矿与生态破坏案例 - 湖北4家企业以康养旅游项目为名非法开采白云岩,造成矿产资源损失9007万元、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640万元 [2] - 法院判处4家企业连带承担赔偿1290万元,并追缴违法所得9007万元 [2] - 被告需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开赔礼道歉 [2]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例 - 某检测公司出具虚假监测报告222份,涉及44家委托单位,被处罚金20万元 [3] - 6名责任人被判有期徒刑并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行业 [3] 生态修复与预防性司法 - 重庆法院责令非法捕鱼者在长江干流搭建人工鱼巢1961平方米,修复生态 [4][5] - 浙江长兴县法院发出禁止令,阻止景观工程威胁濒危物种长兴水韭的生存 [5][6] 农业污染与司法干预 - 四川某养殖合作社偷排粪水污染饮用水源,造成损失160万元,被判处污染环境罪 [7][8] - 法院推动养殖场拆除并复耕土地,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农业污染治理建议 [8][9] 司法建议与长效机制 - 广安中院建议完善养殖场电子档案和联合执法机制,获相关部门采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