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了“事结”又化“心结”
人民日报·2025-07-10 06:32

邻里纠纷调解案例 -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北里社区发生因凌晨4点手机闹铃和震楼器使用引发的激烈邻里冲突 李女士因神经衰弱报警 楼上邻居采取报复性闹铃设置 [1] - 民警介入后双方达成和解 李女士停止使用震楼器 楼上邻居取消闹铃并加装家居防护垫 矛盾通过执法调解得到化解 [1] 矛盾调解方法论 - 东花市派出所提出"心结"理论 强调矛盾化解需结合法理与情理 延迟处理会导致矛盾升级为"死结" [2] - 天坛公园设立"祈和驿站"矛调中心 通过环境氛围营造缓和对立情绪 创新采用庭院式调解场景提升解决效率 [2][3] 基层治理机制创新 - 东城公安推行"常驻+轮驻+随驻"多部门协同机制 整合公检法司妇联资源 建立"一事一议"到"类事规律"的标准化处理流程 [3] - 2024年起实施社区民警专职化改革 民警工作模式从"下社区"转为"在社区" 强化源头风险防控与主动发现问题能力 [3] 治理效能提升措施 - 建立"主动发现+多元参与"预防体系 通过驿站建设 社区机制完善和资源整合实现潜在风险源头化解 [3] - 重点培养民警三大核心能力:矛盾发现 情况分析和沟通协调能力 强调琐碎事务的精细化处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