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重庆多措并举纠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特征 -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行为从简单直接向伪装掩饰转变,腐败分子从直接受贿变为曲线受贿,刻意割裂职务履行、谋利事项与收受财物之间的时空关联,模糊行为性质,呈现出欺骗性、复杂性等特征 [3] - 典型案例包括渝中区辖区某医院科室主任廖某通过"以借为名""挂名领薪"受贿,璧山区某单位"一把手"培植亲属充当敛财"白手套" [2] - 巴南区体育局原局长杨某某与原副局长张某某、沈某私下共谋,打着与某体育赛事承办公司签订采购"合规"协议的幌子,虚增套取制冰电费43万元,并将其中21万元私分 [3] 纪检监察机关的应对措施 - 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虚假投资"、"影子公司"、"逃逸式辞职"、政商"旋转门"、"代持型"受贿等行为,采取大数据穿透式监督、"室组地"联动查办等方式 [2] - 运用产权交易数据分析模型,与传统取证方式结合,成功锁定原重庆綦江交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况某某安排行贿人购买房产并为其代持的违纪违法问题 [4] - 建立多方会商机制,遇重大疑难问题邀请审计等专业力量以及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与纪检监察机关多方会商共研 [5] 典型案例分析 - 九龙坡区原某示范园区管委会主任姜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帮助多名老板参与工程建设,提前退休后授意老板兑现好处,某商人老板许诺送姜某某20万元,姜某某退休后向该老板"借款"21万元但只偿还1万元,最终被认定为受贿既遂 [5] - 云阳县土地储备整治中心原副主任刘某授意相关人员通过拟定虚假借条、发送虚假催款还款短信等方式掩盖受贿事实,本质仍是权钱交易 [5] - 巴南区体育局腐败系列案件中,涉案赛事用电量和用电经费高出同类型、同规模赛事数倍有余,成为案件突破口 [3][4] 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 分条线、分板块储备熟悉财务、审计、金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探索建立办案专家库 [6] - 编制办案工作指引,加强办案思路、突破策略等实践经验总结提炼 [6] - 采取专题培训、集中研讨、案件复盘、跟案实训等方式,针对性强化穿透思维,提高有效查处水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