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充电宝行业安全亟须全链条整治
环球网·2025-07-10 10:0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充电宝行业因民航局禁令引发广泛关注,禁止无3C标识或标识不清晰的充电宝登机 [1] - 行业存在低价竞争、供应链管理失控、监管滞后等长期问题 [2] - 2024年充电宝市场规模达10.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0%以上 [7] - 2020-2023年网络销售充电宝不合格率逐年攀升,分别为19.8%、25.0%、35.4%和44.4% [8] - 2024年初抽查显示88批次充电宝过充电保护等安全项目不合格率达37.5% [8] 公司动态与召回事件 - 罗马仕召回49万余台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安克创新在中美市场召回180余万台产品 [1] - 召回原因指向电芯和原材料问题 [1] - 涉事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70余张电池与电芯3C认证证书被暂停或撤销 [4] - 绿联、倍思、小米等多个头部品牌产品3C认证被大面积暂停 [1] 技术与成本结构 - 电芯成本占充电宝总成本50%以上,是品牌方压缩成本的首选 [4] - 优质电芯成本在40元以上,充电宝基础物料清单成本通常在60元以上 [4] - 厂商为压缩成本使用含杂质正极材料,导致电芯更容易过热 [4] - 充电宝本质是锂电池产品,能量密度大,可能发生短路、过热、"热失控" [8] 监管与标准升级 - 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3C认证的充电宝不得出厂、销售或进口 [9] - 工信部公开征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意见,拟新增或加严多项试验要求 [10]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将大幅提升充电宝等产品抽查批次至1.6万余批次 [11] 消费者影响与市场反应 - 消费者对充电宝安全产生巨大"信任危机" [1] - 电商平台充电宝产品显著标明"有3C认证"、"可上飞机高铁"等字样 [11] - 违规出售的3C认证贴纸已无法搜索到,规范整治初步见效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