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与存力发展 - 全球数据量以36%年增长率持续扩张,预计2030年达YB级规模 [1] - 存力与算力构成数据价值释放的"双引擎",成为新基建战略制高点 [1] - 中国存力总规模达1580EB(2024年底),先进存储占比28% [8] - 全国数据生产总量41.06ZB(2024年),但存储总量仅2.09ZB,留存率不足5.1% [9] - 存储数据中"冷数据"逐年增多,传统架构导致数据孤岛问题严重 [9] 医疗行业存力应用案例 - 华银康集团年检测病理标本4000万例,单张病理图像需1GB存储空间 [7] - 采用切片技术+华为分布式存储系统,仍需每年扩展PB级存储容量 [7] - AI辅助诊断系统对胃癌敏感性超99%,特异性达90% [5] - 病理数据标注周期缩短80%,单癌种AI应用上线周期缩短80% [12] 存力中心技术架构 - 华为Omni-Dataverse实现数据全局可视、可管、可用,支持百亿级数据秒级查找 [12] - 构建软硬一体可信数据空间,采用芯片级安全保障+端到端加密 [13] - 存算协同架构使AI集群利用率提升30%,数据吞吐量提升60% [14] - "两地三中心"灾备方案实现业务故障分钟级切换 [14]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国内80%数据存储在机械硬盘,核心技术依赖国外 [14] - AI多模态时代异构数据融合需求激增,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支撑 [11] - 数据灾备覆盖率仅34%,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4] - 需构建自主可控产业链,从芯片到整机形成完整技术生态 [14] 政策与产业趋势 - 国家将存力列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区域数据归集平台建设 [11] - "东数西算"工程在韶关、贵州等枢纽节点规划存力中心 [11] - 存力中心将催生数据服务商、AI训练师等新兴职业 [15] - 存储设备将从数据容器进化为数据处理中心 [15]
聚焦新质生产力系列之六:从算力到存力,解锁数据要素新价值
环球网·2025-07-10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