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二维材料芯片预计2029年量产 有望率先抢占超百亿美元市场 “上海方案”开辟芯片竞争新赛道
解放日报·2025-07-12 10:12
二维半导体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展 - 国内首条二维半导体工程化验证示范工艺线于6月中旬在上海启动,预计2029年实现全球首款二维材料芯片量产,标志着上海在全球二维半导体产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1] - 二维半导体材料已完成"从0到1"技术突破,进入"从1到10"产学研转化阶段,正推进"从10到100"商业化进程 [1] 技术背景与战略意义 - 硅基芯片面临物理极限:2纳米以下制程工艺复杂度指数级上升,漏电控制困难且成本飙升 [2] - 二维半导体材料具备原子级厚度和独特电子输运特性,可精准调控电子、抑制漏电,为1纳米及以下节点提供新范式 [3] - 上海2022年率先将二维半导体列入未来产业行动方案,旨在通过非硅基材料实现半导体产业换道超车 [2] 技术成果与性能优势 - 复旦大学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款二维半导体32位RISC-V微处理器"无极",集成5900个晶体管,性能达国际最优,待机功耗仅为硅基芯片的1/5 [6] - 团队已建立完整二维半导体工艺库,具备晶圆生长、集成工艺、器件建模到封装测试的全链条能力 [6] 产业化布局与市场前景 - 原集微科技计划三年内建成国际领先的二维半导体示范商业化产线,目标实现1-2纳米级芯片性能 [7] - 全球二维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35年达300-500亿美元,占先进半导体市场10%-15% [4] - 上海将通过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政策打造二维半导体产业集聚高地 [7] 生态建设与开放合作 - 浦东新区正在建设工程性示范产线,加速实验室技术向工业化转化 [7] - 未来将开放示范线工艺库,供全球学术团队和产业公司委托制造二维半导体芯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