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利率周期轮回 险企再战分红险
经济观察网·2025-07-12 10:51

行业趋势 - 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公司纷纷发力分红险产品,以应对传统固收类产品收益下降的挑战[2][5][8] - 2024年起中大型寿险公司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分红险保费实现正增长,中国平安、阳光人寿分红险保费分别增长3.60%,太保人寿因基数低增幅显著[7] - 2025年第一季度新报备寿险产品中分红型、万能型占比近四成,中英人寿、中意人寿等公司密集推出分红险产品[7] 产品特性 - 分红险采用"保底收益+浮动分红"机制,预定利率可较低设定以压缩负债成本,红利分配根据实际经营成果动态调节[9] - 可分配盈余按不低于70%比例分配给客户,收益来源包括死差、费差和利差,涵盖寿险、年金险等长期险种[7][9] - 相比增额终身寿险等固定收益产品,分红险销售复杂度更高,需解释分红原理、不确定性及利益演示[4][5] 市场表现 - 某大型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达65%,代理人通过轮训掌握销售逻辑[6] - 上市保险公司高管预测未来分红险占比将超50%,行业形成"回归保障+转向分红险"的转型路径[6][8] - 2001-2010年为分红险黄金十年,保费复合增速43.80%,2011年占比超九成后因监管调整回落[11] 监管动态 - 监管部门强化分红险红利水平监管,要求审慎确定分红水平并"限高",禁止以历史收益承诺未来分红[14][15] - 新规要求加强分红原理披露,销售中需说明红利不确定性,避免早期销售误导问题重演[14][15] - 监管推动完善分红险报备规则、红利实现率披露机制及标准化演示模型[16] 历史沿革 - 分红险首次崛起于2000年利率下行周期,中国人寿推出首款产品应对存款利率从11%降至2.25%的环境[10] - 2008年股市调整后分红险凭借稳健优势逆势增长,会计准则调整使其保费计入优势进一步凸显[12] - 2013年后因年金险预定利率放开至4.025%及增额终身寿险兴起,分红险占比逐渐下滑[11] 公司策略 - 大型险企依托资本实力构建"保障+分红"并行体系,中小险企面临万能险路径依赖转型困难[16] - 保险公司通过低门槛个人养老金产品(年缴12000元)稳定代理人队伍留存率[6] - 销售培训重点转向公司经营能力介绍,强化客户对偿付能力、投资能力的认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