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铀一号”示范工程“第一桶铀”成功生产下线 持续充盈“核电粮仓”
央广网·2025-07-12 13:43

行业突破 - 我国规模最大的天然铀产能项目"国铀一号"示范工程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工建设,并于一年后成功生产"第一桶铀",标志着我国天然铀领域千吨级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取得关键性突破 [1][7] - 该项目是我国铀矿采冶技术70年来三次迭代升级、创新发展的智慧结晶,集成了自动化、远程控制和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是典型的绿色矿山和数字矿山 [1][2] - 新技术使铀矿开采边界品位由万分之五降至万分之一,盘活国内数十万吨铀资源,使我国经济可采铀资源量增加3倍左右 [5][7] 技术创新 - 采用二氧化碳加氧气原地浸出采铀工艺,省去传统采矿中爆破、挖巷道、运输矿石等环节,减少工序并降低成本 [2] - 新技术将传统工艺中使用的酸、碱替换为二氧化碳和氧气,实现温室气体资源化循环利用,显著降低环境风险 [5] - 一个中等规模铀矿山每年可利用3万吨二氧化碳,具有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效率高等优势 [6] -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智慧平台和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赋存资源可视化、运行分析智能化、资源开采精准化"的新模式 [6] 经济效益 - 新技术使铀矿开采边界品位由万分之五降至万分之一,将原本无法利用的低品位矿转化为可开发资源 [5] - 近20年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的探矿成果已超过此前45年累积探明量的总和 [5] - 开创"百人一吨矿"到"一人多吨矿"的行业发展新格局,大幅提升劳动效率 [7] 环保优势 - 新技术开采前后几乎看不出任何区别,仅在地表留下"几个小孔" [5] - 二氧化碳对地下水几乎无污染,整体环保性能大幅提升 [5] - 实现温室气体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显著降低环境风险 [5][6] 国际影响 - 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天然铀产业提供中国方案 [7] - 突破复杂砂岩型铀资源开采的世界性难题,关键技术指标位于世界前列 [7] - 为我国核能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重要平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