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大市:从“黑”到“绿”蜕变记
中国新闻网·2025-07-12 16:17
生态修复成效 - 鄂尔多斯准格尔旗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五大核心工程,将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改造为良田、森林与草原交织的绿色画卷 [3] - 当地煤炭企业累计投入28.8亿元用于复垦绿化,完成9.85万亩土地重披绿装,植被覆盖率从25%跃升至85%以上,平均侵蚀模数降低88% [3] - 截至2024年底,鄂尔多斯完成露天矿山土地复垦202平方公里,治理采空塌陷区248平方公里 [5] 产业转型与经济效益 - 煤炭复垦区延伸出集种植、养殖、果酒生产、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每年吸纳3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年收入达8万元 [4] - 铜川镇流转复垦土地5636亩,实施"药光互补"种植黄芪和板蓝根500亩,村民人均增收5万元,村集体年增收65万元 [4] - 建成生态农业养殖项目39个、矿山公园6个、光伏发电项目24个,购置清洁能源生产运输设备249台,配套充电桩103台 [5] 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 - 矿区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新能源+生态治理"示范基地,形成"工业遗址研学+生态旅游"文旅新模式 [4] - 鄂尔多斯探索出低成本、易复制的生态修复技术,成为向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资源型地区推广的"鄂尔多斯样板" [3] - 当地从"资源依赖"转向"生态赋能",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