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追踪关税的传导过程:羊毛出在谁身上?
智通财经网·2025-07-12 18:03

关税传导机制 - 美国进口商是当前跨境贸易中关税升幅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出口商仅承担关税增量的12%左右,服装出口商分担步伐较快[1][3] - 美国珠宝和飞机进口商议价能力较弱,日本车企通过"以价保量"策略主动消化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因利润率缓冲垫较薄难以吸收关税压力[3] - 若特朗普7月威胁的关税实施,美国总体有效关税税率将升至约15.8%[2] 终端价格影响 - "中国含量"较高的消费品在"芬太尼关税"落地后已开始温和涨价,而欧日等非美贸易伙伴来源的消费品尚未因基准关税生效而涨价[1][5] - 进口敏感型终端消费品价格显现关税影响,美国零售商对欧日进口商品可能自行吸收成本[5] - 美国企业若完全吸收今年以来关税增幅,利润率将平均下降1.8%,综合零售、服装、家具家居等薄利行业难以承受[4] 成本转嫁趋势 - 美国企业在地方联储调查中表现出向下游转嫁关税成本的意愿和能力,预计年内能向居民部门完成大部分转嫁[4] - 当前关税涉及范围更广且基准税率维持10%,企业通过牺牲利润率稳定终端售价的难度加大[4] - 美国通胀下半年存在反弹隐忧,可能削弱美债配置吸引力[5] 数据研究方法 - 通过超六万条美国进口货物统计数据映射至投入产出表体系,计算PCE细项中的"进口含量"[5] - 构建三个进口敏感型零售消费品价格追踪指标,量化关税对终端价格的影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