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影响,“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讲述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厚重(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2025-07-13 05:58
西夏陵申遗成功 - 西夏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60项 [1] - 西夏陵是11至13世纪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坐落于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 [1] - 遗址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帝陵、271座陪葬墓、5.03公顷建筑遗址和32处防洪工程遗址 [2] 文化遗产价值 - 西夏陵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王朝考古遗存 [2] - 陵区布局与贺兰山山势相关联,展现恢宏气势 [1] - 出土文物如绿釉鸱吻兼具龙与鱼元素,反映对中原建筑文化的吸收与创新 [4] - 考古发现西夏、汉两种文字碑刻,体现民族深度融合 [4] 历史研究价值 - 西夏陵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 [2] - 陪葬墓出土铜牛、石马反映西夏社会从游牧向农耕畜牧兼营经济转变 [4] - 西夏王朝位于丝绸之路关键位置,通过朝贡、榷场等形式与周边政权贸易交流 [5] - 出土钱币、丝绸等文物展现西夏在欧亚大陆商贸交流中的枢纽特征 [6] 保护技术成果 - 敦煌研究院团队采用土坯砌筑、夯筑支顶等技术解决土遗址根部掏蚀问题 [7] - 保护技术被韩国专家誉为"国际典范",为全球干旱区土遗址保护提供经验 [8]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保护管理方面的努力和成绩 [7] 社会参与影响 - 申遗过程凝聚全民力量,周边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各界捐赠艺术作品 [9] - 遗产保护惠及周边群众,推进社区更新改造和背街小巷整治 [10] - 原陵区农民迁入新社区后在景区就业,生活水平提高 [10] - 未来将健全文物监测、学术研究和社区参与的长效机制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