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擦亮这些名字承载的荣光(深聚焦)
人民日报·2025-07-13 06:10

红色教育实践 - 河北涞源县王二小希望小学通过雕塑、展室和抗战实物展示开展红色教育,展品包括补丁粗布衣、老式步枪等[2][3][4] - 学校将王二小事迹融入实践基地建设,学生通过参观展室和武器展区近距离接触历史[3][4] - 学生参观后自发向王二小雕像献花,表达对英雄的崇敬[4] 英雄中队活动 - 江苏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雨来中队通过绘画、书法、写作等方式为雨来"画像",深化英雄形象认知[5][6] - 中队开展队徽设计、课本剧演绎、红色故事漂流等活动,学生参与度显著提升[5][6] - 学校利用本地抗日纪念碑等资源,组织学生探访先烈场馆、采访优秀党员[6][7] 班级文化塑造 - 四川兴文县红军岩红军小学海娃班通过任务卡形式将海娃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卫生值日、学习互助[8][9] - 班级设立"一日儿童团团长"制度,记录学习海娃精神的好人好事,形成班级公约[9] - 学校通过班牌、班徽设计及《海娃巧送鸡毛信》短剧编排强化红色文化传承[8][9][10] 红色资源整合 - 三所学校均以抗战小英雄命名班级或中队,如王二小希望小学、雨来中队、海娃班[2][5][8] - 教育内容涵盖实物展示、故事宣讲、任务实践等多种形式,覆盖小学至初中阶段[4][6][9] - 学校结合本地红色遗址(如红军岩、江抗东进纪念碑)开展实地教育[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