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不止四十五分钟(师说)
人民日报·2025-07-13 06:10
思政课教学理念 - 思政课需兼顾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1] - 教学应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通过融入学生群体精准捕捉教学切入点[1] - 教师需探索陪伴式教学模式,扮演知心人、引路人、同行人三重角色[1] 教学方法创新 - 将课本理论与学业、就业、社会热点结合,提升课堂吸引力[1] - 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动打造立体化实践场景,推动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实图景[1] - 采用全周期育人链设计,覆盖课前问题收集、课中教学、课后互动环节[2] 师生关系构建 - 教师通过同吃同住等非正式接触建立亦师亦友关系,增强教学效果[1] - 嵌入学生成长场景(如担任班主任、社团导师),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2] - 利用社交平台保持课后互动,将思政教育延伸至职业生涯阶段[2] 教育目标定位 - 超越课堂45分钟限制,关注学生终身成长而非仅期末分数[2] - 通过矛盾分析法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思政教育的实用性[2] - 以人格感染、真理感召、理论功底三位一体实现立德树人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