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遗址:西周分封制的力证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7-13 15:49
考古发现与历史意义 - 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北京地区继2016年汉代路县故城后再次获此殊荣 [1] - 遗址为西周燕国始封地,标志着北京首次纳入中原文明治理体系,开启城市化进程 [1][3] - 青铜器铭文"匽侯"和"王曰太保……令克侯于匽"直接证实燕国分封的政治行为 [5][12] 遗址规模与城市布局 - 新发现外城城墙与城壕,遗址规模从60万平方米扩展至百万平方米以上 [9] - 确认"内城外郭"双重城圈结构,与周原遗址布局相似,体现早期营城理念 [9] - 发现10口深逾10米的大型水井,配套井亭、水池等设施,间隔150-250米分布 [10] 建筑与墓葬特征 - 成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为西周封国中面积最大、最完整的 [12] - 带墓道大型墓葬数量仅次于周公庙和晋侯墓地,推测为燕侯家族墓地 [12] - 202号墓发掘时因停电导致墓壁坍塌,使用18根木桩加固仍未能完全阻止 [5] 多元文化融合 - 陶器组合体现姬周、殷商和土著文化共存,墓葬殉狗习俗为典型商文化因素 [14] - 青铜器融合北方草原风格(车马器)、中原风格(礼器)及峡江地区风格(戈、矛) [14] - 铸铜技术、甲骨占卜等与中原一致,反映思想观念的统一性 [14] 发掘历程与文物细节 - 1945年吴良才发现陶片,1962年苏秉琦启动系统发掘,历经五次大规模考古 [3][5] - 1973年首次科学发掘西周墓地,1975年202号墓出土象牙梳子(后修复) [5][6] - 2021年青铜簋盖身错配三千年后重新匹配,印证古人下葬时的疏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