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把科研做在生产线上(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2025-07-14 06:00

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 60多所高校与100多家企业联合招收2万多名工程硕博士 [1] - 教育部与国务院国资委布局建设40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和4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创新研究院 [1] - 首批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生毕业,实现工程硕博士有组织、成建制、大规模校企联合培养 [1] 工程教育改革成效 - 培养目标转向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评价标准侧重技术转化成效 [2] - 中国船舶集团企业导师指导的117名工程硕士已产生专利报告等成果 [2] -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解决学校基础研究与企业工程实践衔接难题 [2] 高等教育改革深化方向 - 需建立校企资源对接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3] - 完善知识产权分配机制以激发校企参与积极性 [3] - 动态调整专业目录使培养方向与产业演进同步 [3] 高校创新实践案例 - 北京科技大学联合高校与钢铁企业组建中国冶金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 [3]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语言大学开设跨校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培养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国际化人才 [3] 改革宏观意义 -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完善 [4] - 改革重构知识生产与应用逻辑,为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