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叮嘱里藏着教育真谛(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2025-07-14 06:00
教育理念的拓展 - 教育需要兼顾学业成绩与学生成长,帮助学生找到个人价值并培养担当与关爱的能力[1] -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知识传递,更包含情感滋养、人格塑造和生命关怀[2] - 教育应形成"爱"的完整循环,让学生既感受关爱也学会施爱,构建双向价值传递[3] 校园人文关怀实践 - 延边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邀请食堂工作人员演讲,其质朴关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1] - 高校日益重视后勤人员价值,校卫队、宿管等"校园守护者"在毕业典礼获得展示平台[3] - 食堂阿姨通过日常互动(加餐服务、倾听烦恼)构建非正式教育场景,传递生活智慧[1][2] 教育的社会价值 - 平凡岗位的敬业精神(如"做得更好让学生开心")成为生动的德育素材[2] - 对后勤人员的公开致谢仪式培养学生对平凡价值的认知与感恩意识[3] - 充满关怀的环境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善意传播者[3][4] 教育发展趋势 - 教育场景从课堂延伸至生活领域,食堂等场所成为情感教育新阵地[1][3] - 教育主体多元化,非教学人员被纳入育人体系并发挥独特作用[2][3] - 未来教育将更强调德性培养与生活能力,平衡知识学习与人格成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