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商业航天发力“太空计算”
环球网·2025-07-14 06:54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 行业共识算力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瓶颈 未来全球卫星发射计划将达到万颗量级 卫星载荷和分辨率提升将产生海量数据及计算需求 [2] - 卫星应用正从"数据采集"向"边缘智能"升级 最终实现"天地一体化"智能算力运营 农业、通信、环境监测等领域对实时卫星数据依赖度持续提升 [2] - 太空计算模式面临重大变革 从"天数地算"转向"天数天算" 可根本性解决卫星数据传输时效性问题 中科曙光总裁指出地面-太空往返处理的时间成本过高 [2] 太空计算技术挑战 - 太空环境对硬件可靠性要求苛刻 宇宙辐射、极端温差和真空条件使普通地面芯片无法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透露太空同等算力成本是地面的1000倍 [3] - 技术突破方向包括:复杂异构星座稳健星间链路技术、空间网络互联技术、天地一体化网络管理技术、星上自主管理系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原主任强调智能管控是未来关键 [3] 行业领军企业布局 - 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达成战略合作 计划3-5年内实现空间站搭载高端计算机 构建天地联合计算云体系 [4] - 合作重点包括研发太空专用高性能低功耗核心部件 完成"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全链路创新 同时牵头制定太空芯片接口规范等国际标准 [4] - 2023年5月中国已发射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 企业正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科研机构共建生态 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全球共识 [4] 太空算网应用场景 - 提供全球高速宽带接入 覆盖偏远地区、海洋、航空等领域 提升远程办公、医疗、教育及应急通信能力 [5] - 赋能智能交通系统 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船舶提供实时定位纠偏与路径优化 [5] - 助力智慧城市升级 增强工业物联网实时响应能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