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16天“喝”下128个大明湖
大众日报·2025-07-14 08:57
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成效 - 2025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累计生态补水1.53亿立方米,相当于16天补充约128个大明湖水量(以大明湖蓄水量120万立方米计算)[1][2] - 2008年以来累计向自然保护区生态补水16.42亿立方米,近五年年均补水量超2亿立方米,较过去十年平均补水量增加三倍多[2] - 2025年累计生态补水1.78亿立方米,包括清水沟流路补水1.56亿立方米,刁口河流路补水0.22亿立方米[2] 补水工程与技术改进 - 2020年东营市投资1700万元对刁口河流路8.5公里主河道进行清淤,2023年完成刁口河治理二期工程,总投资4700万元,疏通河道16.8公里[4] - 新增西河口泵站联合供水,引水流量由30立方米/秒提升至50立方米/秒[4] - 刁口河流路补水效率从2020年的133小时提升至2025年的30小时,创下新纪录[3][4] 生态保护措施 - 采用视频监控系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对补水关键河段实施立体化监控[5] - 成立"生态联盟"加强非法取土、取水、排污等联合执法[5] - 调动基层工作者、沿黄村民与水政监察员共同守护生态环境[5] 生态恢复成果 - 补水区植被种类从2010年的10科12种增加至2020年的32科76种[6] - 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目前的374种,数量达600多万只[6] - 通过清水沟和刁口河两条流路"双线输血",改变了单一流路区域生态脆弱局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