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获2024年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反式乌头酸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鲁抗医药联合开发的"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突破生产难题,实现规模化量产,获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 - 传统生产方式从植物提取反式乌头酸含量仅0.1%~1%,化学合成法存在高污染问题,新技术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将微生物改造为"超级工厂",利用淀粉糖转化实现高效生产 [3] - 技术体系涵盖"使能技术—细胞工厂—发酵工艺—分离纯化"全链条,十吨级生产示范中产量超过100g/L,建成全球首条生产线 [7] 技术攻关细节 - 解决"能不能改"问题:基于CRISPR技术将工业菌种基因编辑效率从5%提升至近100% [5] - 解决"会不会改"问题:通过三代基因工程菌株迭代,使土曲霉菌株实验室摇瓶产量达57g/L [5] - 解决"好不好用"问题:与鲁抗医药合作优化发酵工艺,完成十吨级放大生产验证 [7] 农业领域应用 - 反式乌头酸作为新型绿色杀线虫剂,在黄瓜、莴苣等根结线虫防治中效果显著,正与鲁抗医药推进生物农药开发 [9] - 符合国家"绿色农业"政策需求,有望解决传统高毒杀线虫剂禁用及耐药性问题 [9] 化工领域应用 - 反式乌头酸酯替代石油基邻苯类增塑剂(年需求近千万吨),解决其生殖毒性问题,已应用于耐低温氯丁橡胶、PVC复合材料并商业化 [11] - 技术被列为《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重点发展生物基化学品,赋能特种橡胶、医用PVC材料等行业 [12] 产业化进展 - 技术推动反式乌头酸原料可及性,吸引企业关注并完成生产示范验证 [12] - 全链条技术贯通的生产示范线建成,产品在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销售 [11][12]